两岸彭基原:洪秀柱为两岸搭桥会 找到米粮

彭基原在1994年到1997年担任过桃园县议员,11月2日、3日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共论坛转型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论坛分成政治、经济、文化、青年、社会五项分组,他出席的是社会分组讨论,讨论议题是“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他在北京有深刻观察与感想,回来接受中评社的访问。
他说,这次和平论坛,可以看到大陆对台政策仍保持灵活与弹性,大陆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志怀在闭幕上提到,先呼应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现在两岸对话大门已经关上了,但是没有上锁”,周志怀强调“我比他更温柔一点,我说我们的门还没有关上,还留了一个缝”,提醒蔡政府“稍微一侧身就可以挤进这个门,但是要横着走,脑袋要撞到这个门上。”
彭基原在两天的讨论,强烈感受,两岸大门不要上锁,两岸交流会继续深化,尤其大陆对台湾交流已经深入到“社区交流”,把握四个重点“你来我往、互来互往、常来常往、互利共生”,对接表态非常积极,也跳脱过去的村里长,开始进入社区发展,这是一种显像基因,交心之外也要交集,透过社区的平台,强化这个交集成果,特别是认同九二共识。
彭基原在北京也看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的会面报道,习总书记提了六点,特别是继续关心两岸同胞福祉,事实上也看到,大陆先前公布对台青年利多,包括福建省引进台湾大专教师200名,各地也成立青年创业基地,显见大陆说到做到,剑及履及,两岸失去官方沟通管道,但大陆在两岸交流企图心转化非常快,交流层次在向下沉,已经到了社区与邻里交流。
他说,这次论坛也跟中青旅等大陆旅行业交换意见,发现大陆也深知,用观光旅游交流不够深入,期望可以发展半个月或一个月的两岸交流,交心也要交集,好比举办大陆大专青年毕业来台,透过自行车等环台之旅,也筹划“壮游中国”,邀请台湾各界到大陆,不光是观光旅游般的走马看花,还可以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看到血脉承载着两岸桥樑,树立中华史观。
至于和平论坛之前登场的“洪习会”,彭基原也认为,洪秀柱在国民党非常艰困之下到大陆参访,面临山穷水尽之时,合情合法的钱都被冻结,可以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来形容。
彭基原说,洪秀柱以国民党主席身份到北京“搭桥”,某种程度也去找“米”,这个“米”当然不是人民币,而是在大陆的台商与台资企业,见了不少台商代表,期望过年之前解决燃眉之急。
他说,习总书记见洪秀柱提到“公道自在人心”,关心之余也暖心,送暖给洪秀柱,即使国民党受压迫,自然会有一群人站出来力挺国民党与洪秀柱,如果洪秀柱这趟北京可以找到源源不绝的米粮,对洪秀柱连任党主席是有帮助。
彭基原也观察,媒体先前报导,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母亲郭初永真借款给国民党度难关,加上这次美国大选“川普现象”发酵,国民党或许在2020大选,党内会有一股声音,希望透过与企业CEO力量整合,重新赢回政权。